你觉得这个药方开得怎么样?”
罗裳并不想当众点评其他人开的药方,但这时候再推搪也没什么意思。她就道:“理气的药太多了,木香30克,枳实30克,还有其他药,大多数也是理气的。但是补血的药仅有一点,补气药全无。”
“那个大夫不是说患者是肝郁气滞吗?开理气药有什么问题?”郭老故意要刨根问底,另外几个老专家也很好奇,想听听罗裳到底是怎么样的。
按有些大夫的想法,这个理气药多的方子似乎是对的,疏肝理气嘛,哪里不对了?
几个老头摆明了要让罗裳给个答案,罗裳只好说:“患者根源在于血虚,血少了再怎么理气也无济于事。补足气血才是正事。”
“在补气血之时,适当加点理气药可以,但不宜加这么多,这样反而伤身体。”
“血虚气虚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变,反而会严重,所以她会有动辄心跳剧烈,且心慌心烦眠差加重的情况,主要原因都在于这个血虚的情况加重了,血更少则神更缺少依托之处吧。”
几个老头听了她这番说法,就已知道,她是真有点子东西的。这个道理他们这些经验丰富的人了解,但普通大夫就未必能理解到这一点了。
这时,一位老大夫拿过罗裳开的方子看了看,随后他认真地问道:“那你这个方子也没有多少补血药啊?”
罗裳比较客气,但她没有半分退缩的意思,面对质疑,仍然保持着平和的态度,坦然说道:“补脾胃也可以起到补气血的作用。患者脾胃功能只要得到恢复和改善,能好好吃饭,气血就会慢慢充盈起来的。”
这回没人再提问了,几个老头没再问,心里其实已经默认了罗裳这个说法。
这说明罗裳看病比较灵活,不死板。一个年轻姑娘能达到这种程度,挺难得的。
有两位老大夫原本对罗裳有些成见,这时看法却已在悄悄改变。
没过多久,门帘再次被人掀开,对门的大海叔和几个街坊抬着担架冲了进来。
“快,罗大夫,老朱突发心梗了,现在送医院怕来不及,你看看还能有救吗?”
看着担架上昏迷不醒的老者,几个老大夫都很吃惊。现在他们都很少接诊这种突发心梗的急病患者了,这种情况一般都会被送到大医院急诊科。
罗裳,她能行吗?
郭老没吱声,因为他看到罗裳已站了起来,走到那患者身边时,罗裳手上已拿了一根三棱针。
“都往后让让,别堵着,要不空气不流通。”方远有经验,马上担任起了现场指挥,挡住想要上前的患者的家属们。
几位老大夫也自觉靠后,以免影响到罗裳急救。
方远说话时,罗裳一手已将患者一只手捞过来,把手时,患者的五根和指已被包在她裳中。
随后她手上的三棱针快速在这几根尖端刺入,几位老专家自然看得出来,她这是在扎十宣。
她这个动作实在是太快了,又快又准。
两只手在短短的一分钟内就被她扎遍了。这么快的速度会让患者醒过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扎完十宣后罗裳又扎了几针,没过多久,病人竟然真的有了苏醒的迹象。
“还要送医院急救吗?”罗裳征求家属的意见。
那家属却说:“现在搬动怕出事,要不你再给开点药吧。”
“行,稍等一下。”罗裳居然答应了。
专家
欢迎进组
为了应付这种突发状况, 罗裳这里有炼制好的丸药和成药,主要是怕现熬药来不及。
在江少华和家属协助下,患者顺利地吃了罗裳给的急救药。罗裳又给开了个拿回家用的药方, 嘱咐患者儿子:“这副药拿回去先吃两三天。吃完了来复诊,中间要是有事,尽快来诊所。我不在的话, 崔大夫就会过来坐诊。”
她开药方很快, 不需要停下来思索, 几分钟就处置完毕。她写字时也没避着人,所以郭老等人不用特意拿过去看,略扫了几眼, 就看明白了她开的方子。
几个人互相对视一眼, 郭老摆了摆手:“先去坐着,老在这儿站着也不好。”
罗裳笑着说:“我这诊所有点小, 人一多了就挪不开。”
一位老大夫连忙说:“不小了,挺好挺好。”
几个大夫才坐回去不到十分钟, 棉门帘就被一个人掀开,最先进来的是个高大的中年人, 他嗓门大, 声音宏亮,一进来就跟罗裳说:“罗大夫, 我带我爸和我大舅来复查, 另外还带了人过来。”
他的声音刚落,就搀着一个七十来岁的老人走了进来。
老人长得比较胖,走得很慢, 嘴角还有点歪斜,走路时半边身子使不上力, 所以得由人搀着。
室内没空位了,一个年轻人连忙站起来让座。
罗裳抬头瞧了一眼,认出这老人和他儿子。爷俩住的离山河路不远,不是第一次来了。他父亲也患过脑梗,半年前出院,留下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