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时间。
&esp;&esp;顾君恩的意思很明白,清军在荆襄耽搁越久,淮侯这边就能有时间收拾李自成死后的大顺残局,聚合兵马,到时把北归道路一堵,阿济格哪怕是打到江南去,对于满洲而言,也是败了。
&esp;&esp;因为北京,才是满洲的根基!
&esp;&esp;这也是陆四的看法,他不怕阿济格有多能打,哪怕打下南京城,他也不在乎。
&esp;&esp;说句难听点的,他阿济格敢把吊往南边伸,他陆四就敢去北京捅他满洲的洞。
&esp;&esp;北京没了,拿下南京的阿济格不软也要软。
&esp;&esp;吴三桂、尚可喜他们也不是吃素的,怎么可能还听命于只有几万人,如同无根浮萍的阿济格。
&esp;&esp;如果局势真演变成这种情况,弄不好阿济格得带着他的真满汉军割辫降明,吴三桂摇身一变成为大明的保国重臣,引鞑子入关也真变成了引沙陀入中原了。
&esp;&esp;好比阎老西利用几万鬼子。
&esp;&esp;那样,可真是讽刺。
&esp;&esp;对南京朝堂主政的大佬们而言,农民军出身的“流贼”比关外的建奴更可怕。
&esp;&esp;南京那边对吴三桂可是一直抱有希望的。
&esp;&esp;要不是潞王害怕孙武进半夜勒死他坚决不肯,恐怕史可法连北使团都派出去了。
&esp;&esp;“听说左良玉病了。”
&esp;&esp;陆四现在担心的是左良玉,如果这位左大帅同前世历史一样病死,他那二十万兵马又会否会降清。
&esp;&esp;左良玉部可是满清绿营的一大组成部分,金声桓、马进忠、李国英、徐勇、张勇这帮人相对明军而言也是能打的。
&esp;&esp;要是二十万左军降清跟着阿济格北上,局面转眼又不利陆四。
&esp;&esp;左良玉部在湖北经营也有两三年了,提供不了长期粮草,凑几个月应该没有问题。
&esp;&esp;换作陆四是阿济格,只留三四万能战之兵,其余全部解散也是可以的,如此更是能省下大批军粮。
&esp;&esp;有粮又有兵,全力北归,淮军主力在山东,顺军主力又尚未接引过来,陆四拿什么挡。
&esp;&esp;到头来,原本将清军两大集团南北分割的战略,就变成被人家清军东西分治了。
&esp;&esp;可惜没有左部的相关情报,现在只能结合前世历史猜测。
&esp;&esp;顾君恩倒是提出一个看法,便是阿济格真要筹粮北归,肯定会攻打左良玉,以左良玉为人不可能投降满清,其多半会顺江东下去东南。左部和清军一旦交战,满洲摄政王多尔衮的“联明平寇”策略就要破产。
&esp;&esp;陆四点了点头,顺江东下倒是左良玉最有可能采取的应对办法,前世历史左良玉就是这么干的,不过撵他东下的不是阿济格,而是李自成。左良玉那二十万比贼都不如的兵东下,南都的弘光政权有的受了。
&esp;&esp;“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esp;&esp;孟乔芳却提出一个惊人假设,那就是阿济格同左良玉联手怎么办?
&esp;&esp;“这”
&esp;&esp;顾君恩被这个假设惊住,他推演的局面一直是基于清军因为缺粮不得不攻击明军,但要是明军主动向清军提供粮草,“祸水北引”,怎么办?
&esp;&esp;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以左良玉那军阀习性未必干不出来,甚至这位左大帅还能向南京宣称是他将清军赶回北方的,更说不定还会以供粮为条件向阿济格索取李自成的尸首,对外宣称是他左大帅擒斩了祸害大明十几年,逼死先帝的闯贼。
&esp;&esp;那可真是滔天大功啊!
&esp;&esp;“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esp;&esp;陆四不敢将弄死阿济格的希望放在南明同左良玉身上,他让孟乔芳将陕西的情况同顾君恩简单说下。
&esp;&esp;在孟乔芳的招降及李元胤、白鸣鹤的征讨下,西安、凤翔二府是完全被顺军占据,延安同庆阳二府占了一半,其余各府不是在明军手中,就是在清军绿营手中,另外在甘肃、宁夏还有顺军余部在活动。汉中则被贺珍等人控制。
&esp;&esp;“都督意对唐通、白广恩、姜瓖等降将以安抚手段,暂不入延绥、宁夏、固原、兰州等地,从而可以让这帮降将能够暂时观望,也就是都督所说的中立”
&esp;&esp;孟乔芳说他已经给这帮降将去信,但姜瓖、唐通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