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情欲小说>高辣小说>大流寇> 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不是跟曹操一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不是跟曹操一样?(2 / 4)

为张献忠守节,那杨氏如今选择改嫁且指名改嫁监国,似乎没有问题。”

&esp;&esp;贾汉复顿了顿,补充一句,“逻辑上没有问题。”

&esp;&esp;“逻辑”是监国陆四最近常挂在嘴边的话,大致就是道理通不通的意思。

&esp;&esp;李过其实也是含糊其辞,既没说可以,也没说不行,总之是把这皮球踢给了当事人。

&esp;&esp;新任甘陕总督孟乔芳也是踢皮球,倒是陕西巡抚张国柱力谏监国速纳杨氏,“以为大局计”。

&esp;&esp;刘体纯点了点头,又问:“西营那帮人怎么看此事?”

&esp;&esp;“西营那边,”

&esp;&esp;贾汉复摇了摇头,笑了笑道:“那帮人能有什么意见,便是有怕也不敢直言。”

&esp;&esp;事实上艾能奇、刘文秀等西营将领听了皇后娘娘竟以改嫁大顺监国为奉表条件,一个个也是哭笑不得。

&esp;&esp;恼火,怒不可遏倒真没有几人。

&esp;&esp;艾能奇、刘文秀这两个比杨氏都大的义子,怎么可能对这个年纪小的义母真有什么母子之情。

&esp;&esp;顶多一时之间觉得没法接受,但从各个角度再细想,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esp;&esp;他二人反对也没有意思,都已经是大西的叛将、大顺的新臣了,哪还有资格说什么忠贞名节的事。

&esp;&esp;再者,退一万步讲,人杨氏才二十二岁,没有理由叫人家就此当一辈子寡妇吧。

&esp;&esp;其他人,如马元利、窦名望、王自奇等,则是纯当一乐。

&esp;&esp;说白了,西营上下大多都是“泥腿子”,于什么封建伦礼并不看重,反而较为务实。

&esp;&esp;虽然张献忠同李自成生前平辈而交,也称呼唤弟,但两人没有血缘,也没有八拜过,如此大顺陆监国客气一声叫杨氏婶婶,不客气也就是个“贼婆娘”。

&esp;&esp;马元利、窦名望他们也是巴不得陆监国能纳杨皇后,因为杨氏这个大西皇后真的嫁入大顺后宫,对他们这些西营降将未必不是“利好”大事。

&esp;&esp;这要是杨氏肚子争气能给尚无子嗣的大顺监国诞下长子,将来这位长子肯定要依重西营,届时西营于大顺朝可就是威风八面了。

&esp;&esp;唯一暴跳如雷破口大骂杨氏不守妇道的是那原西营中军都督、现为第十一军镇帅的王尚礼。

&esp;&esp;王都督对老万岁当真是忠心耿耿的很,即便是无奈跟着定北、抚南降了大顺,内心对大西总还是有千万感情的,故而实在接受不了老万岁尸骨未寒,婆姨便叫老万岁之死元凶给睡了的。

&esp;&esp;刘体纯若有所思。

&esp;&esp;高一功插嘴问道:“汪兆龄什么意思?”

&esp;&esp;贾汉复讥笑道:“汪丞相给监国的信中已自称罪臣,他还能有什么意思,巴不得监国把那杨氏娶了,好做他的甘肃巡抚。”

&esp;&esp;“老汪这人还是不错的,要我说,咱们顺西两家就这位汪丞相最合我的脾气。”

&esp;&esp;陆四不是无故冒出这话来,事实上他的前世诸多史料将汪兆龄这个大西中央政权的一把手说的极其不堪,生生给刻画成奸臣小人,鼓动张献忠滥杀的奸贼形象。

&esp;&esp;但实际上,汪兆龄这个举人才是西营之中最具革命者气质的领导者。

&esp;&esp;此人不仅一手帮助张献忠创立了大西政权,更在施政过程中处处透着“共产主义”的革命斗士形象。

&esp;&esp;最典型的一点就是汪兆龄主张绝不与地主士绅妥协,哪怕他本人实际就是出身于地主士绅阶级,为了彻底消灭地主士绅阶级,汪兆龄激进劝说张献忠开恩科,将川中几千读书人处死,以根绝读书人为地主士绅张目,并为地主士绅效力反对大西政权。

&esp;&esp;西军在川中推行过的杀尽地主政策同汪兆龄是断然脱不了关系的。

&esp;&esp;中国最早提倡使用简笔字的也是这位大西汪丞相,原因是汪丞相认为不能再让地主士绅把持“教化”继续愚民,欺压民众,所以要将“教化”普及到所有人民,使大西朝的所有百姓都能识文断字。

&esp;&esp;但是过去的繁体字过于繁琐,不利百姓学习,因此在汪兆龄的主持下大西朝开始去繁易简,同时大力推广白话文运动。

&esp;&esp;这个运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大西政权榜文、公告以及军政相关文报,甚至是六部奏疏都是用白话文叙述,让人一看就懂,一看就明。要是哪个官员还咬文嚼字的用八股文形式写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