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如今的日本的国内局势可谓是波云诡谲。
&esp;&esp;其国内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但惊涛骇浪,已然是在酝酿之中了。
&esp;&esp;也就是现在满清的残余势力内部也比较不稳,索尼在成为清国执政之后,还在通过政治斗争来稳定内部。
&esp;&esp;否则的话,满清说不定都会插一脚进去。
&esp;&esp;……
&esp;&esp;大明光复七年,三月!
&esp;&esp;来自莫卧儿帝国的使团终于抵达了大明南京。
&esp;&esp;莫卧儿帝国使团的正使,乃是奥朗则布汗的长子,莫卧儿帝国的第一继承人,哈克杜巴。
&esp;&esp;为的就是对应吴周那边派出来的吴应雄。
&esp;&esp;也可见双方对此次和谈的重视,派出的都是相当有份量的人物。
&esp;&esp;哈克杜巴站在船头,望着远处逐渐拉进的南京码头,其眼神中满是复杂。
&esp;&esp;原本在他的认知中,莫卧儿帝国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了。
&esp;&esp;可直到他翻阅高原,来到汉地,他才知道,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esp;&esp;现如今的川蜀虽然残破,但却也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样子。
&esp;&esp;朝廷组织人力物力修缮道路,开发抛荒的田地,以及各种轻徭薄赋的政策,都是大大刺激了川蜀方面的民生恢复。
&esp;&esp;可即便如此,川蜀其实也没能恢复元气。
&esp;&esp;在哈克杜巴眼中,其实也就那样,在川蜀的时候,他并看不出大明的富庶和强大。
&esp;&esp;反而是感觉有些地广人稀。
&esp;&esp;可是,直到他顺着长江东下,进入湖广地界。
&esp;&esp;长江航道的繁华和富庶,简直令他有些不敢相信。
&esp;&esp;过了湖广之后,便是传统意义上的江南了。
&esp;&esp;越是东下,哈克杜巴便越是震惊。
&esp;&esp;沿途所见所闻,让哈克杜巴恍然意识到,这个国家,好似没有贱民。
&esp;&esp;他沿途完全没有看到衣衫褴褛,瘦的和竹竿一样的贱民,甚至他在沿途所经过的城市中,连一个乞丐都没有见到过。
&esp;&esp;当然,哈克杜巴这里所说的贱民,并非种姓上的贱民。
&esp;&esp;而是对流民的另一个称呼!
&esp;&esp;在哈克杜巴看来,大明的权贵不一定能比他们莫卧儿帝国的权贵更有钱,更奢侈。
&esp;&esp;但大明的底层百姓和莫卧儿帝国的底层百姓比起来,却和活在天堂里没什么区别。
&esp;&esp;大明的百姓大多都穿着体面,不说多奢华,但最起码比较干净,即使有补丁,也没有衣衫褴褛。
&esp;&esp;几乎所有人都能吃饱饭,因为人的身形和脸上健康的面色是骗不了人的。
&esp;&esp;长时期挨饿的人,和长时期能吃饱饭的人,面色和身形上的差距绝不是一点半点。
&esp;&esp;但更令哈克杜巴感到震惊的,则是大明的识字率。
&esp;&esp;在进入大明之后,顺理成章的他便也养成了看《大明日报》的习惯。
&esp;&esp;在哈克杜巴看来,通过报纸来宣传国家政策,这样的手段实在不错。
&esp;&esp;可令哈克杜巴没想到的是,他在长江沿岸的城市停留修整之时,竟然经常能看到有人聚在一起,共同观看一张报纸。
&esp;&esp;并且,这些人还能对着报纸评头论足,议论朝政。
&esp;&esp;而这里面,可不光是有穿着体面的富贵人家。
&esp;&esp;更多的也只是穿着普通的平民。
&esp;&esp;甚至还有一些明显是在码头上干苦力的扛包的工人,在拿到报纸之后,也能评头论足的议论上几句。
&esp;&esp;哈克杜巴实在是被大明的识字率给吓到了。
&esp;&esp;这么多人识字的吗?
&esp;&esp;其实哈克杜巴不知道是,对大明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esp;&esp;大明的识字率本来就是世界第一。
&esp;&esp;万历年间的时候,大明的识字率差不多能高达百分之十五左右。
&esp;&esp;虽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