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山:“已经这样了,那还能咋办?现在肯定不能叫小南再去京市医学院,京市任何学校都不能去。”
沈桂英道:“我是想着给她报海市医学院,也不比京市医学院差多少。这样她知道了,也不至于太生气。”
沈青山摆摆手:“就给她报的咱们省医学院。她都结婚了,跑海市上学那么远,谈家这边咋办?那谈家是她一心一意要嫁的,三混子都成植物人了,她也还是要嫁,到处都说她有情有义,总不能一上大学,就把人撂开吧?就在咱们省城上大学,坐火车一天一夜就到了,方便,能顾家。”
沈桂英却是一脸担心:“那等考试结果出来,她肯定得问是谁改她志愿了,这可咋办?我听说她现在人脉可广的很,跟梁书记也能攀上关系呢。”
沈青山却是忽然冷笑一声:“首先,就不能叫她考出好成绩。她要真考出个高高的分数,省里必然会对高分进行复核调查,这一查就会发现,去年有个同名同姓的高分考去京市医学院了,户籍地址也都是同一个地方的,这不明摆着有猫腻吗!”
沈桂英一脸愁容:“你妹夫也是担心这个。”
沈青山:“她考的分数低,省里就不会注意到她。考低分还被咱们本省医学院给录取了,那她就偷着乐吧,还有什么脸面到处嚷嚷着自己志愿被改了?按她原本的志愿,她连大学都上不了!就算她还是嚷嚷自己志愿被改,那咱这也是在帮她不是?不给她改,她哪有大学上?”
沈桂英:“是,都是为了她好。可怎么才能叫她考个低分?也不是说低分,就是别考得那么好。”
沈青山:“这还不简单,今年高考的考场管理可严着呢,必须提前进场,最迟也要在开考前5分钟进场,一旦考试开始就不准再进去了。叫妹夫找几个人路上给她耽误一下时间,她只要缺考一门,总分就不会太高。”
她就是南星
高考志愿填报之后,班上同学们学习起来更是劲头十足,当真是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连带着沈南星也特别专注。
她又写了一篇稿子,是关于带领大家一起积极复习,努力学习,参加高考的,选取了几个同学的事迹列举其中。
第一个家庭条件困难的刘兰香,麦收的时候碰上暴雨,生产队粮食受灾,方方面面都特别困难,刘兰香在家积极劳动,在校认真学习,不辜负时光,不辜负自己。
第二个是田月莹,回城知青,她在乡下插队时自由恋爱的知青对象,去年考上大学,田月莹受到鼓舞,觉得自己也不能浪费恢复高考这么好的机会,于是在今年招工回城后,她也要学习要进步,就一边工作一边努力复习参加高考。
实际情况是,田月莹的对象考上大学后就跟田月莹分手了,田月莹这次考大学就是为了争口气。
但这种内情不符合她这篇投稿的基调,就给改一下。
在写出田月莹事迹时,沈南星还着重强调了,田月莹的英语成绩很好,数学成绩薄弱了一些,所有人都在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生们不管擅长不擅长,一窝蜂的都报数理化,但其实应该按照个人爱好和擅长的方面,去选专业。
就像是田月莹,她英语好就应该报英语专业,可以当翻译,翻译国外先进的专业书籍,供国内学生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代表是宋红伟,就是住在村里沈家对门的,嘴巴碎泼辣爱多管闲事的寡妇秀英婶她儿子。
宋红伟现在公社养猪场当临时工,凭借的是他的高中生身份,以及以前在生产队帮忙给牲口打针的经历。
沈南星着重强调的是,宋红伟体弱多病,不忍心拖累寡母,就一边工作一边复习,依旧不放弃参加高考。
除了这几个人,沈南星还列举了班上的几个家庭条件十分困难的同学。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每个人都在咬牙撑着,把所有精力投入学习,只为高考,能够改变命运。
除了这些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还有像陈国栋、赵立业和李远航,他们都是干部、职工家庭,条件宽裕很多,家里完全能够给他们安排工作。
他们没有必须学习必须考上大学的理想,但在这个集体里,被大家的学习氛围感染,他们也开始认真学习,想要变成更加优秀的人才。
从一个班级里形形色色的考生身上,仿佛看到整个高考的缩影。
恢复高考,绝对是当下最伟大的举措!
文章结尾,沈南星再次提到了,教育资源不公平,偏远地区获取教育资源太难太难。
她以个人的浅薄之力,总结出了数理化的知识点思维导图、复习笔记、母题。
这还不够,学生们还缺乏大量的练习。
于是,在庆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在全省全市范围内搜集各个高中的试卷、练习题,还有同学从京市帮忙搜集到的。
在她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将这些题目分类汇总,整理成册,形成数理化的《高考复习题集》。
她还用了后世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