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住日寇铁蹄。
日寇在没有军需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只借淞沪会战余威便一路杀来。
蒋介石一惧日寇锋芒,内心欲弃守南京,二惧民意指责“不战而逃”要象征性守南京。
结果,战役未起而国都先迁,兵士用命而将帅自散。
日寇占领南京后,进行了亘古未闻、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大强奸和大抢劫,30多万中国军民的鲜血染红了滔滔长江。
史称“南京大屠杀”。
六朝繁华古都的南京城沦为一座白骨累累、阴气森森的“鬼城”。
集体屠杀28案,屠戮195万人。
分散屠杀858案,屠戮15万人。
总计遇难者超30万人,含大量被焚毁、抛江的尸体无法统计。
1946年南京地方法院统计,仅约1000余人登记幸存。
死去的人,不是一个数字,不是冰冷的历史,不是重复的循环,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电影制作过程保持了最大克制,聚焦于中国人,用普通人的视角切入。
有些拟人玩意在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上混淆是非,在敏感历史节点左右横跳,大众觉得这样可恶,但是如何可恶,没有具体、清晰、鲜活的认知。
用通俗的电影,将苦难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历史苦难升华为民族精神重构的基石,才能达成一个广泛的共识,才能更加明白任何解构苦难的势力和个人的可恨。
《1937》这部戏沈三通要展现出来的是苦难、求生、希望。
苦难是基调,求生是主题。
而希望,希望在未来。
融化坚冰
电影剧情,经过多方考虑,结合现如今形势,以及观众的接受程度。
尽可能保持克制。
实际情况远比电影反映的要残酷、惨无人道的多。
纵使如此,首映厅里的观众有不少人承受不住离场,年龄大的观众承受力稍微强些,年轻的观众有接近五分之一离场。
沈三通主控电影,没有硬生生给观众留下一块难以融化的冰山,也许历史如此,但是现在的人,终归是要往前走的。
随着电影正片结束,银幕黑了一下,而后再次亮起。
熟悉的旋律响起,《生日快乐2》第二部主题曲《错位时空》的旋律。
歌声响起。
“那一年你和我一样年纪
守着铅字与枫叶的书脊
硝烟吞没了请帖上最后的囍
你转身推我向生的缝隙
我听见千万声哭喊坠地
寒气把城墙染成了血衣
你教我数着心跳在尸堆里呼吸
寻找一抹生机……”
情欲小说